吳園醫養丨春節來臨,冬令進補還合適嗎?
眼看春節就要到了,各位長者在享受佳節團聚的同時,免不了的是豐盛的年夜飯,大魚大肉更是必不可少的,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老人的陽氣逐漸衰弱,脾胃消化吸收能力也在慢慢減弱,這種補法,還合適嗎?
冬季養生,品質生活
冬天進補是一個在我國流傳千年的養生方法,經過夏季酷暑的消耗之后,冬天進補能夠很好地滋補身體的虧損情況,并且對于來年的消耗具有很好的儲存功效,令人體更加健康。在寒冷的冬季,老人的飲食原則應以溫、軟、淡、素、鮮為宜,并做到定時定量,少食多餐。
以溫為主
長輩們應選擇性味以溫性或平性為主的食物,如雞肉、豬肉、魚蝦、韭菜、核桃、蘋果、橘子等。
對長輩來說,吃生冷或寒性的食物很容易出現胃痛、腹瀉等腸胃不適的情況。所以,應減少進食食物,如瓜類、螃蟹、田螺、鴨、綠豆、豆腐、香蕉、梨等。
吃軟不吃硬
老人消化能力弱,如果經常吃大魚大肉,或粽子、煎餅等難以消化的食物,容易導致腸胃不舒服。因此老年人最好”吃軟不吃硬“,如面條、粥、熱牛奶之類的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食物以淡為主
老人飲食盡量以清淡為主,在烹飪過程中,盡量選擇蒸、煮、燉的烹飪方法,少用煎、爆炒等,避免煎炸油膩、辛辣刺激食物。
另外,限制油脂攝入量。以植物油為主,避免肥肉、動物油脂(豬油、牛油)。
同時,減少鹽的攝入,避免過咸的食物和腌制品,因為鹽份攝入過多,會增加體內水分潴留、心臟排血量,容易引起腎病和高血壓。
多素少肉
老人胃腸功能不足,過食肉類容易胃腸不適,因此老人飲食以素為主。但冬天天氣非常寒冷,又需要攝入適當熱量,故而,飲食需要高熱量、高蛋白、高維生素。
肉類可選擇以白肉為主,比如魚肉、雞肉、鴨肉,尤其是雞肉,屬溫性且含蛋白質豐富。因為白肉脂肪含量較低,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,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。可適當減少進食紅肉。
溫馨提示
秋冬進補并不是隨便就能夠進行,一定要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來進行,主要就是對一些氣虛還有血虛的患者要特別進補,并且不同的虛弱原因進補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。辨證施治,進補也一樣,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一樣,老人想要進補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體質,分清自己的體質,哪方面虛就進補哪方面,千萬不能一概而論。
注意事項
1、根據身體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補
中醫講究辨證施治,進補也一樣,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一樣,老人想要進補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體質,分清自己的體質,哪方面虛就進補哪方面,千萬不能一概而論。
2、飲食進補要循序漸進
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進補也一樣,暴飲暴食的進補方法很傷身,也不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,尤其在老人身體衰弱的情況下,大量進補反而會傷害老人的身體健康。
3、進補不可迷戀補藥補品
很多人認為,進補就是多吃補藥補品,其實日常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補品中的營養,只要通過日常均衡的飲食就能起到很好的進補效果,過分看重補藥補品反而不利于營養的吸收。
4、藥物進補要注意防上火
冬季進補尤應注意,未經醫囑不可擅自過服紅參、鹿茸等溫熱補品,以免因藥物溫燥太過而致口舌生瘡、咽喉腫痛、口臭口干、流鼻血、大便秘結,或令血壓驟升導致中風等情況的發生。